广播与电视新闻学专业

时间:2019-09-29作者:编辑:审核:阅读:2011

一、培养目标

     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、深广的文化底蕴、宽阔的国际视野、灵活的创意能力以及娴熟的专业技能的广播电视人才。本专业旨在向广播电视机构、新媒体以及其他传媒、企事业单位输送专门性人才。通过四年的学习,本专业学生能胜任新闻采编、视频拍摄与制作、节目策划与管理、新媒体运营等工作,同时亦能通过继续教育或者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,为国内外传媒及相关事业服务。


二、培养要求

本专业主要学习新闻学、传播学、广播电视学,以及广播电视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,接受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和写作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,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、采访、制作、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。
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
1、掌握新闻学、传播学、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;

2、具有新闻采访和写作、节目编导和制作的基本能力;

3、具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,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,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、制作、评论和分析的能力;

4、了解中国新闻传播媒介环境,熟悉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;

5、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,了解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潮流与趋势。

三、主干学科

新闻学、传播学

四、主要课程

传播学原理、新闻学理论、中国新闻史、新闻采访、新闻写作、广播电视概论、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、广播电视技术基础、电视摄像、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、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等。

其中,全英文课程:传播学原理

 研讨课程:新闻学理论、大众文化导论、传播新视野

 专业核心课程:传播学原理、政治学导论、社会学概论、新闻学理论、广播电视概论、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实践

五、实践教学

本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践(新闻采访、新闻写作、电视摄像、新闻摄影、节目主持),上机课程(广告创意与制作、广播电视技术基础、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、网页制作),专业综合实践(新闻采编实践、影视摄录实践、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实践)及毕业实习、学年论文、毕业论文等。

六、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

本专业面向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,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。一方面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与专题研讨,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;一方面依托设备相对完备的文科实验室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。简言之,本专业的培养理念是凸显学生两种能力,即“知行并举”。具体说来,有以下几方面

1、本专业通过对新闻学、传播学等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,提高学生理论素养,重在让学生获得学术思辨能力,培养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考习惯。

2、本专业培养方案紧密贴近传媒前沿,通过对大众文化、媒介融合、传媒经济等方面的热点问题的研讨式教学,让学生瞩目当下,进行开放式思考。

3、通过大量的专业课程实验、课内实践、集中实践,暑期媒体工作实践、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,与业界实现很好的对接。

4、利用文科实验室和“万象”工作室,在学生中形成实践梯队,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参加有教师指导的各类广电作品创作实践,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媒介作品竞赛。

七、课程框架及学分要求

课程体系

课程性质

学分

比例(%

通识课程

公共必修课

必修

28

17.0

通识选修课

自然科学类

选修

3

1.8

人文社科类

2

1.2

经济管理类

2

1.2

艺术类

1

0.6

专业课程

学科基础课

必修

36

21.8

专业主干课

29.5

17.9

个性课程

专业内选修课

选修

14

8.5

专业外选修课

跨学科/专业课程

6

3.6

国际交流学习

辅修专业

实践课程

必修

43.5

26.3

总学分

(不含素质拓展学分)

165

创新创业

必修

10学分,详见《河海大学素质拓展实施办法》

社会实践

公益活动

文艺体育

选修

社会工作

其他活动









八、毕业条件

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通识课程、专业课程、个性课程及实践课程,成绩合格,且各部分所得学分均不少于相应规定学分数,累计获得不少于165学分,同时素质拓展学分获得不少于10学分方可毕业;符合河海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,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。